隨著中國經濟強勢崛起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中國消費者對于產品品質和服務有了更高的追求,買國際大牌成了很多人的新選擇。但在我國中央空調市場,近兩年卻是國產品牌強勢升騰、越高端則國產品牌統治力越強的新格局。
據資料顯示,2017年1-9月中央空調行業銷售整體增幅為19.33%,海爾中央空調的銷售份額增幅為42.07%,幾乎是行業平均增速的2倍。尤其是在高端磁懸浮中央空調市場,海爾更是實現了100%的倍增。以海爾為代表的國產品牌,之所以能在中央空調市場占據主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抓住了萬物互聯的風口,通過底層技術突破和主動擁抱萬物互聯,海爾已然成為物聯網中央空調的拓荒者和領導者。
市場格局之變,在于消費者需求之變
人類最早面臨的生存挑戰之一,便是應對大自然的冷暖變化。隨著科技的進步,冷暖空調的出現大大改善了人們應對酷暑與嚴寒的能力。但隨著消費升級浪潮的到來,人們已經不再滿足空調簡單的溫度調節功能,而對空調的節能性、舒適性、智能性有了新的期待。
舉些例子,大家一定會感同身受:現在中國有很多地區飽受霧霾困擾,即便購買了空氣凈化器,在不開窗反復內循環之下,屋內氧氣得不到及時補充和更新;在中國南方,一到陰雨季節,屋內空氣就會異常潮濕,長時間如此被褥甚至都會受潮甚至發霉;當我們在寒冬入住一些高檔酒店時,會遇到開中央空調半夜就喉嚨因干燥出現不適,而關閉中央空調怎會被凍醒的困擾;而夏天開中央空調也會經常擔心得“空調病”,半夜被過低的溫度凍感冒;不少公司都在進行開源節流,但每月高昂的中央空調的電費,讓老板們在費用開支簽字時感到肉痛……
其實在現在很多用戶消費者對于空調早就不再是調節冷暖的期待,而是希望它能成為一個智能空氣管理平臺,可以對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等做動態、智能的調節,而且要綠色節能,而這如此多的要求,目前從市場供給側來看,進行了物聯網化、智能化的海爾物聯網中央空調是較為理想的選擇,物聯網中央空調也是集中解決舊式中央空調的一次重要產業升級。
國產物聯網中央空調為何值得期待?
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大家都能看到,但如何讓用戶的吐槽和期待,快速轉變為指導研發和生產的指揮棒,這背后考驗的就是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戰略執行力。我認為要想做好物聯網中央空調,一是需要在空調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解決中央空調能耗高的難題,另外要有一套能夠高效快捷收集用戶意見的社群交互能力,要有一套進行了數字化轉型、能夠應對定制化、數字化、柔性化生產的智能產線。
從工廠改造、產品進化、核心技術突破、社群建設等多個維度,海爾具備了引領物聯網中央空調的實力:海爾率先在中國建成了中央空調智能互聯工廠,全程信息互聯,以大數據實時分析實現智能化管理,將中國智造由美好愿景化為了落地實踐;海爾家用中央空調的云尊系列,就實現了對空氣的多維度管理,可以營造恒溫、恒濕、恒氧、恒凈的居家生活體驗,讓每一次呼吸都變得自由舒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潔凈、健康空氣解決方案;而海爾創造的磁懸浮中央空調,具有無油運轉、零摩擦等技術特點,比傳統中央空調可節能50%,使用壽命可達30年。
相比于國際品牌,海爾在底層技術創新、信息流貫通、新生態建設上更為敏銳、積極,所以從產品競爭力、用戶體驗、經濟性、節能性等多方面考量,我們都有足夠的理由看好海爾物聯網中央空調的未來。
國產品牌崛起,是長期重專利重技術的結果
嚴格來說,中國中央空調產業在發展初期,更多地是引進消化國外技術,在產業層面并沒有太多的話語權;而在發展中期,基本上可以做到人有我有,雖然中國品牌可以與國際品牌分庭抗衡,但還是缺乏人無我有的獨特優勢;直到物聯網和智能化風口來臨,以海爾為代表的國產中央空調才真正具備了領導行業創新的能力和實力。以海爾為代表的國產中央空調品牌,之所以在物聯網時代強勢崛起,其實是長期堅持科技創新和專利積累的結果。
海爾目前在全球建立了10個研究中心、8座互聯工廠,海爾也是全球首家建立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的企業。海爾中央空調建立了全球領先的研發中心,擁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環境模擬實驗室、噪音實驗室、全球首個磁懸浮應用技術研究中心等;全球最高中央空調實驗塔(106米),最領先舒適度評價實驗室( -35~65℃,980個傳感器);全球最大中央空調測試臺(4500冷噸,-15~75℃)。正是這種長期投入,才能夠在技術變革風口來臨之際,迅速讓海爾網聯網中央空調得以快速崛起。
當別人還在做項目調研和討論時,海爾中央空調已經把智能制造變成了實踐行動,在11月8日參觀位于青島中德生態園的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時,介紹短片中的一句話瞬間打動了我:互聯工廠做的并不是簡單的串聯,而是用戶需求和智能生態的并聯。從這座互聯工廠,我們能看到中國品牌的未來和希望,它的領先這不只體現在技術和產品層面,更重要是思維和模式上的超前。
來源:老尚看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