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了創業40年的海爾,公布了一份時間的答卷。
12月26日,在海爾集團創業40周年紀念會暨未來十年發展戰略研討會上,海爾透露,
創業40年來,海爾的年營業收入從348萬到4000億,年利潤從-147萬到300億,資產從資不抵債到總資產4700多億,累計納稅2233億,平均每年納稅約55億元。
這也就意味著2024年,海爾的總營收突破4000億已無懸念。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中,實現了約8%的增長,實屬不易。
從1984年的348萬到如今的4000億,海爾的營收增加了約11.5萬倍。
這40年,海爾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全球化企業,已進入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爾已連續15年蟬聯全球大型家用電器第一品牌,品牌份額是第二名的1.57倍。在海外市場見到的中國品牌家電中,每10臺中有6臺是海爾品牌。
這彰顯的不僅是海爾的成長,也是中國制造的力量。
因此,在這個節點上回顧海爾40年的風雨兼程,顯得格外有意義。與此同時,站在新起點上的海爾,將要如何實現持續引領,也是海爾、城市以及中國制造的全新課題。
1
要與最強的對手下棋,要與最強的對手競爭。
海爾能走到今天,其超越時代的戰略眼光與十足韌勁是重要因素。從創業之初,海爾就將目光對準了世界。
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企業熱衷于“貼牌代工”賺快錢之時,海爾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海外創牌。
必須融入世界,才能闖出名堂。海爾確立了“三步走”策略:“走出去”——以縫隙產品進入特定市場;“走進去”——進入主流渠道,推出主流產品;“走上去”——成為當地主流品牌。
這是中國家電企業從未走過的路,注定要承受磨難。事實也證明,海爾為此付出了巨大艱辛。
母國之外創出一個名牌,大約需要八到九年的賠付期。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在26日的演講中說,海爾從1991年開始大規模進軍國際市場,先進入歐美等發達國家,再進入東南亞、中東非等發展中國家。在一個國家實現了盈利,另一個國家的投入又開始了。
就這樣,直到2016年,在海外市場才實現了盈虧平衡。
周云杰深有感觸地表示,我們整整堅持了25年。從2016年到2020年,我們達到海外代工的平均利潤率水平,從此以后,品牌溢價效應逐步展現。
而10億多全球用戶,是對海爾品牌最佳的認可,也是對海爾創業的最佳回報。
在將消費者意見囊括在內的品牌價值榜單“凱度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中,海爾已經連續6年蟬聯全球唯一物聯網生態品牌,這份榜單在全球54個市場上調查了430多萬名消費者,涉及超2萬個品牌,含金量由此可見。
若是沒有“走出去”的堅定目標,若是沒有“要干就干世界第一”的信念,可能就不會有今天享譽全球的海爾。
目前,海爾在全球4大洲、20個國家建立了35個工業園、163個制造中心,其中海外建立了15個工業園和60個工廠。
如今,海爾的海外收入占到總營業收入的53%。站上塔尖的海爾,也具備了強大的全球資源整合能力。
海爾在全球建立了10大研發中心,擁有2.4萬名研發人員,鏈接了全球超過25萬名行業專家,主導和參與發 布國際標準109項,極大地提升了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2
每一個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是:激發人的活力。
海爾40年,給中國乃至世界企業界帶來的深刻影響之一,便是基于“人的價值最大化”的“人單合一”模式。
這也是海爾從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到全球擁有12萬員工的全球化企業的成功密碼。
砸掉“科層制”,讓每個員工成為自主人、自組織,然后自進化,釋放每個人創業創新的潛能,這就是2005年提出的“人單合一”模式。
“人單合一”模式解決了普遍存在的“大企業病”,讓海爾成為“生生不息”的熱帶雨林,不斷裂變、進化。
2015年,海爾創客締造的雷神科技誕生, 當年實現了5.23億元的銷售收入,并于2022年12月在北交所上市。
此前的2019年,海爾生物醫療在科創板上市,成為青島市首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它也是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的成果。
可以說,“人單合一”成為海爾的活力之源。這種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建立,為企業注入了長久的生命力,也閃耀著中國文化的智慧。
海爾還將創業平臺面向全球的創業者開放,目前海創匯創業者平臺上,已匯聚了106萬個創業者,3.5萬家創投機構,6萬多個投資人,200多所高校科研機構,以及數萬家服務機構,平臺上的創業成功率達到50%,是行業平均的5倍。
目前平臺上已孵化了12家上市公司,7家獨角獸,107個瞪羚企業和200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
在海爾全球化的進程中,“人單合一”成為助推品牌成長與生態構建的新引擎。
2011年起,海爾先后并購了日本三洋白電、新西蘭斐雪派克、美國通用家電、意大利Candy等全球有影響力的品牌。并購后,海爾沒有派出一名管理人員,而是通過人單合一模式的本土化,讓這些企業實現重生,打破了國際并購中的“七七定律”。以通用家電為例,并入海爾后的八年,營業收入翻番,利潤增長了3倍,成為美國市場排名第一的家電公司。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埃德蒙·費爾普斯認為“人單合一”模式破解物聯網時代管理難題,開拓屬于物聯網時代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也適用于其他行業。
截至目前,全球已自發成立14個人單合一模式研究中心,75個國家和地區的41.7萬家企業在學習人單合一模式,其中有8.2萬家已經復制人單合一模式。
3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在時代中,只有不斷進化才能保持不敗之地。
從1984年至今,海爾歷經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全球化品牌戰略、網絡化戰略和生態品牌戰略等六大戰略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精準地踩著時代的節拍。
如今,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以及大國博弈加劇的大背景,作為全球化企業的海爾將何去何從?
基于對時代與技術的深刻洞察,面向未來10年,海爾錨定了三個世界一流的產業生態:智慧住居生態、產業互聯網生態、大健康產業生態。具體來說——
智慧住居生態,通過建立智能交互引擎,一端與用戶零距離,一端與生態方零邊界,打造極致效率、極致體驗的世界一流智慧住居生態企業。
產業互聯網生態,邁向工業AI,打造智能交互新引擎,從供需兩端發力,創建產業互聯網生態。
大健康產業生態,布局生命科學、臨床醫學和生物科技三大產業生態,成為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領軍企業。
在這3個賽道,海爾或深耕多年,或具有前瞻性的產業布局,均擁有一流的龍頭企業。
智慧住居領域,海爾智家圍繞用戶構建了全球最強高端品牌矩陣,旗下有七大家電品牌集群,其中,三翼鳥場景品牌,迎合了智能化、套系化、場景化、高端化以及家電家居一體化的發展趨勢。
產業互聯網生態中,自2019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雙跨”平臺至今,卡奧斯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創造了“雙跨”平臺“6連冠”的紀錄。目前,卡奧斯天智工業大模型已沉淀形成4700個行業機理模型和200個專家算法,在汽車、化工、模具等行業打造出150余個場景化解決方案。
大健康產業生態最近動靜最大。今年6月份,海爾集團以總價125億元收購了上海萊士的控制權,后者是中國血制品行業龍頭之一。
12月22日晚間,海爾生物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向上海萊士(002252.SZ)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上海萊士。由此,海爾將誕生生物醫藥領域的一個“巨無霸”。
進化有緣起,生態無邊界。
40年,海爾披荊斬棘,創造了一個個中國第一、世界第一,實現了引領。
40年,海爾構建了獨有的進化體系、生態理念,塑造了讓世界矚目的企業、品牌、文化和模式。
在邁向未來的新征途中,海爾在錨定的賽道上,會交出怎樣的成績,能否再次驚艷世界,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